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-自然科普-大腦研究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-自然科普-大腦研究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

讀書心得 - 自癒是大腦的本能 - 發個牢騷

一時不查,又買到蘭姐的譯作。也只不過看到第二章而已,就有不下五次的嫌惡感。

這次讀到的片段實在不可原諒,
出版商怎麼能夠忍受這種語句不順的翻譯出版,
沒人校稿嗎?它真的會嚴重影響閱讀的順暢度。

摘錄:

事實上,如果他當真以正常的速度走路,我還跟不上他呢。他已經七十七歲了,又從三十幾歲起就有這個無法治癒、慢性、逐漸惡化的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(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),卻居然能夠翻轉退化這個令帕金森症病患最憂懼的主要症狀,主要是因為他運動,而且是集中精神,全心全意的運動。

我讀到這段就生氣了,明明是本好書來著的。

光這一段,以我這種沒有文學背景的人來評論,
我會覺得這人寫作很糟,仍需要加強順句的能力。
但是啊……蘭姊已經譯過幾十本書了,怎麼還是這樣呢?

生氣的理由如下:

一、事實上,如果他當真以正常的速度走路…

「當真」個什麼勁啊,直白的說「要是」不就好了?
修正:「事實上,要是他以正常速度走路,我還跟不上他呢。」
大家口語上不都這樣講的嗎?為什麼要變得那麼拗口呢?
「當真?」「當真!」「果然?」「果然!」

二、他已經七十七歲了,又從三十幾歲起就有這個無法……

「又」什麼又啦?
一開始讀這個「又」實在很突兀,很想知道下一個轉折,
中間卻拉雜了一大段專業名詞,順暢度整個可悲。

若寫作「而且」來取代「又」,我就不會覺得很困頓。
我初看就覺得,七十七歲治癒已是結果,難道三十幾歲時又怎麼了嗎?

三、就有這個無法治癒、慢性、逐漸惡化的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…

這個什麼勁啊?你會說「你有這個病」,還是會說「你有這種病」?

四、無法治癒、慢性、逐漸惡化…

一拖拉庫的英式形容詞,真的有必要連珠炮的馬上出現嗎?
個人覺得形容詞太多,真的有種拖慢句讀的感覺,更會影響理解的速度。

修正:「他已經七十七歲,而且從三十幾歲起就有這種漸進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(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),慢性、逐漸惡化又無法治癒。」

五、卻居然能夠翻轉退化這個令帕金森症病患最憂懼的主要症狀…

卻居然能夠翻轉…退化…這個…令帕金森症病患最憂懼的主要症狀

啥?你在說什麼?我真的搞不懂你在說什麼啊?為什麼要捉弄我啊?
難道是我閱讀能力太差嗎?我讀了三次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啊?
為什麼我要停留在這一句那麼久呢?

「卻」跟「居然」留一個就好了,為什麼兩個都要留呢?比較酷炫嗎?
另外,我個人覺得「最」憂懼跟「主要」症狀,留一個就行了。

修正:「居然能夠翻轉這種令帕金森症病患最憂懼的退化症狀」。

人家若是要你表達,你應該要是這樣講吧,怎麼把「退化」提前了,
而且形容詞真的太多了。英式中文比較厲害嗎?

六、主要是因為他運動,而且是集中精神,全心全意的運動。

不知怎麼的,讀起來就是很怪。說了兩次運動也許是為了加強語氣吧。
但我個人覺得很冗長就是了。

修正:「主因是他有運動,聚精會神且全力以赴」

歸納如下:

整理前:

事實上,如果他當真以正常的速度走路,我還跟不上他呢。他已經七十七歲了,又從三十幾歲起就有這個無法治癒、慢性、逐漸惡化的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(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),卻居然能夠翻轉退化這個令帕金森症病患最憂懼的主要症狀,主要是因為他運動,而且是集中精神,全心全意的運動。

整理後:

事實上,要是他以正常速度走路,我還跟不上他呢。他已七十七歲,而且從三十幾歲起就有這種漸進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(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),慢性、逐漸惡化又無法治癒,居然能夠翻轉這種令帕金森症病患最憂懼的退化症狀,主因是他有運動,聚精會神且全力以赴。

=====

好吧,牢騷發完了。看完之後我再留心得就好。
以後我真的不敢買蘭姐的作品了,
明明就想要輕鬆閱讀卻會有種生氣的感覺。

生氣是因為浪費了原文好書,不尊重原作者跟讀者們啊。

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

讀書心得 - 腦神經學 - 錯把太太當帽子 - 天生我手必有用

關於這一篇文章,我個人覺得它對停止學習的人是一個很好的正面教材。

一個天生帶有腦性麻痺的盲人,
活到六十幾歲還不知道怎麼使用雙手感觸。
因為家人的細心照顧,她的雙手就閒置不用了。

經歷一些事件後,
醫生檢查發現她雙手的感覺能力是正常的,
只是缺少對物體的分析能力。

於是乎在作者刻意引導之下,她終於能用雙手分辨物體。
也因為這種新鮮感,她欲罷不能,想盡辦法認識這個世界。
再加上她天性敏慧,不用一年多的時間就成了小鎮有名的藝術家。

書中尚有另一位輕度智力障礙的盲人有這種問題,
雖然沒有像六十幾歲的藝術家那般靈巧,但學習速度也是令人嘖嘖稱奇。

如何?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人生就這樣了?
天生缺陷對比你四肢健全,加上人家六十幾歲才開發出來,
年輕氣盛的你不覺得自己還有無窮的可能性嗎?

現在就去尋找自己的天份吧 !

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

讀書心得 - 腦神經學 -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- 靈魂與軀體分家了

這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個我從來不知道的事情:
身體的感覺要靠三樣東西,視覺耳前庭平衡,以及本體感受,缺一不可。

通常我們都知道,眼、耳一旦失能就會變成瞎子、聾子,
但卻不知道有一種叫做「靈魂出竅」的疾病存在。

聽起來感覺很玄,但其實想像一下,你的意識飄出自己的軀體,
而你也能從外面完整看到自己,只是想要「醒來」卻非常困難。

由於神經系統中,腦神經與脊椎神經的感覺支受損了,
所以腦沒有辦法「直接控制」自己的肢體,
要用眼睛去「監視」才能小心異異地完成全部的動作。

也如同盲人的聽力補償,
該案例的病人眼、耳辨識能力都大幅提昇了。
只不過她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行動自如,
還會被別人嫌棄動作笨拙是不是在故意找碴。

另外這篇文章說,過量攝取維生素B6也會產生此病症。
而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則指稱,攝取過量會造成運動神經受損神經失調
只是我到現在才知道失調後的狀況是怎麼一回事。

如果身體的「感受本體」不見了,
眼、耳可以察覺自己的身體卻無法「立即控制」,
還要透過眼睛「找出來」,並且「監視全部流程」才得以「行動」,
這麼不方便的生活實在太可怕了。

最後,我從這篇文章歸納出三個重點:

一、身體的感覺三要件為:眼、耳前庭平衡,以及本體感受。

其中任何一種能力喪失了,剩下的就會做補償,也就是能力會變強。
所以說,人一直都是可塑的,無關年紀,不要等到有事故了才想要增強自己。

二、眼睛看到外表正常的人,這並不代表生理狀況是正常的。

如同本案例,她是嚴重的身障患者,但外觀看起來卻很正常。
也就是說,一般人的同理心在這個案例上無法發揮,還會造成對方心理傷害。

三、維生素B6攝取過量會造成此問題。

停掉就能恢復正常了。